< 返回目录 >
是挽歌,也是警报:道特诺尔湿地在消失
陈布达
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东北角,乌拉盖河自东向西蜿蜒而来,在注入道特诺尔大水泡子后又向南流进一片茫茫芦苇荡中,形成了一条典型的内陆河,并最终在地图上留下了一片蓝色的印迹——道特诺尔湿地。
乌拉盖河千百年来,不知疲倦地滋润着东乌珠穆沁草原,无论是干旱还是多雨,她都是那样娴静柔情,吟唱着古老的牧歌,不紧不慢地流淌着。那清凉的河水似母亲的乳汁,养育着两岸的人们,养育着道特诺尔湿地中无数的生灵,呵护着大草原的生态平衡,润泽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。
道特诺尔在蒙语中是“唱歌的湖泊”之意,在那里我们曾经撒下青春的汗水,留下悠扬的歌声——道特诺尔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青春记忆,永远的草原明珠。
前不久,当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来到这里时,我们震惊了,流泪了,虽然早已有所预感,但这一天还是无情地到来了。如今的乌拉盖河像一个饱受折磨的母亲,干瘪无力地呻吟在草原大地上,以自己仅有的一点点乳汁喂养着残缺不全的道特诺尔。原本如银镜一般圆满碧蓝的道特诺尔湖,如今只剩得了一芽残月般的水面,一道道拉在水中的“绝户网”,疯狂地掠夺着湖水中的大小生灵,连寸把长的小鱼苗也不放过。几只洁白的水鸟无奈地徘徊在湖面上,寻找着最后一点点食物。当年碧波粼粼的湖水一大半已干涸,裸露为寸草不生的沙滩。
那地图上一片蓝色的斑点,那汲取乌拉盖河水而形成的道特诺尔湿地干涸了,已化做一望无际的盐碱荒滩。那片茫茫几十公里纵横交错的芦苇荡不见了,那鸟巢累累,雁飞鹤舞的美景不见了,那铺天盖地的鸟群不知逃向了何方,那浓密高大的苇塘,只剩得零零星星矮小的苇丛,原本只有鸟儿才能自由出入的道特诺尔湿地,如今已成为汽车可以自由来往的荒滩土道。
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:自从1969年开始在乌拉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,以及后来的开发区建设,造成乌拉盖河上游的生态破坏,大量的截流汲水,导致了乌拉盖河下游河水流量不足,从而造成了道特诺尔湖泊的萎缩与湿地的干涸。
近些年来,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以及殃及东亚地区的沙尘暴,以及锡林郭勒草原上接连不断的水旱虫鼠等灾害,一次次向我们发出了严厉的生态警报。而已然干涸的道特诺尔湿地,很快也将成为沙尘暴的又一个策源地,这恐怕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吧?
昔日水草丰满的罗布诺尔(罗布泊)早已成为沙漠,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敕勒川,也只能在歌声里慢慢品味,难道我们还要眼睁睁地看着那全锡林郭勒盟生态条件最好的地方,东乌珠穆沁旗水草最丰满的地区出现一大片盐碱荒滩吗?干涸刚刚开始,如果能够及时转变观念,果断行动,也许还来得及让道特诺尔湿地重现草原明珠的光彩。大草原是美丽的,但也是脆弱的,与其荒漠化后再耗费亿万元资金进行低效的治理,何必不以少量的代价保住这一片绿土呢?
在这里,我们也只能默默地祝愿我们的第二故乡,祝愿草原明珠道特诺尔,恢复她当年那迷人的风貌,愿她永远碧水清凉,湿地苍茫,天鹅游弋,水鸟鸣唱。
(作者是原内蒙古锡盟插队知青)
< 返回目录 >